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行业|比亚迪/小米/零跑相继被造谣: 行业乱象引公愤

发布日期:2025-05-27 06:42:03 浏览:37375

网络时代,人人都可以发声。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,汽车圈如今已成为谣言和不实言论的高发地,多家车企均深陷流言蜚语当中。

日前,一段关于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去世的谣言在网络流传。为以正视听,朱江明亲自录制了一段辟谣视频称:“看到这个谣言的时候,我挺无奈。造谣很容易,辟谣却很难。”

这是近期发生的第二起针对新能源汽车造谣抹黑事件。前不久,网络平台集中涌现大量针对比亚迪挡位设计的同质化攻击内容,部分账号以“R挡在前D挡在后反常规”为统一话术,对比亚迪进行恶意抹黑。

为什么比亚迪、零跑等车企会遭到水军攻击?很简单,当同行竞争不能在产品层面取得优势后,便开始在舆论上攻击,这在当下的汽车行业已经屡见不鲜。由此可见,舆论攻击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颗“毒瘤”,不断挑战企业的公关底线。这些不实言论既违反法律,又把汽车行业搅和得乌烟瘴气。

01

因不实言论而陷入“自证”的车企

近年来,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。当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时,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,不惜将战场从技术研发延伸至舆论场。通过散布虚假信息、恶意诋毁等手段,试图破坏汽车企业的声誉,扰乱市场秩序。

“以前要证明零跑活着,现在要证明自己活着。”——当朱江明亲自录视频证明自己“还活着”时,这句网络调侃突然变得无比滑稽。朱江明通过出镜“报平安”的形式辟谣,也反映出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,舆论环境的复杂性。

这个看似荒诞的插曲,恰好发生在零跑发布亮眼财报的第二天——零跑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100.2亿元,同比增长187.1%;毛利率达14.9%,创历史新高。事实上,面对车市淘汰赛,零跑等造车新势力的盈利能力、销量数据备受关注。此次网络流传针对朱江明的谣言,虽然性质恶劣,但也从侧面印证了零跑当前的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正在提升。

事实上,不仅零跑,近期各“流量”车企均面临过诸多网络谣言。例如小米汽车,近段时间发生了诸多事件,从3月29日SU7致命事故,再到SU7 Ultra碳纤维机盖事件,使得小米汽车名誉受损,销量也开始下滑。据小米法务部发布消息称,此前报案的一起有组织、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,已经告破。

02

车企法务部被迫冲上前台

仔细复盘,新能源车行业的恶意抹黑现象由来已久。此前,长安汽车、吉利汽车、广汽集团等,都曾遭遇过网络“黑公关”的诋毁。这些“黑公关”散布谣言,不仅会扰乱市场认知,误导消费者选择,也是会直接损害企业品牌形象。

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,口碑形象无疑是“命根子”。

在持续受到恶意中伤后,车企开始愈发重视网络舆论监督,多家车企的网络举报中心、法务部官方发布渠道相继成立。2024年以来,很多车企都拿出几百万悬赏“黑公关”线索,彰显了打击“黑公关”的巨大决心。

从目前的局势来看,车企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产品之争,更是舆论场的“水军”之争。进入流量为王时代,车企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,舆论能成就一家企业,也能毁了一家企业。这些“黑公关”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,看似只是让某家车企失去消费者信任,但实质上,它破坏了汽车行业的运行规则,打破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

针对网络谣言散播,不仅是车企端开始有所行动,相关部门也积极出台政策。近年来,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,取得积极成效。而2025年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再升级,重点开展8项整治任务,其中有4项和汽车行业舆论乱象息息相关。这一行动,将极大地改善国内汽车舆论环境。

然而,要彻底根除“黑公关”现象,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企业要强化舆情监测与应对,遇谣迅速维权;自媒体传播需要自律,恪守实事求是的底线消费者也得提高信息辨别力,不轻易信谣传谣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治理之下,汽车行业将变得更加公平。

近年来,“黑公关”现象屡禁不止,其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,它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,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我们必须坚决打击“黑公关”行为,共同维护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。